目的
利用生活隨處可得的材料做簡易物理實驗。
原理
實驗裝置:有顏色的糖果、槌子或其他可以敲碎糖果的工具(餐桌上的餐具、胡椒罐等)。
原理思考
拿一顆有顏色的糖果,例如原本的顏色是紅色。敲碎它之後,觀察敲碎以後的糖果呈現什麼顏色?
我們看到的顏色都是物體與光作用後的結果,顏色取決於物體吸收了那些特定波長的光線、或反射了那些特定波長的光線。例如、吸收藍光(blue)反射出紅光及綠光時,我們就會看見紅光與綠光合成的黃光。這些規則可以由光的三原色:紅、藍、綠的搭配決定。但是當物體的顆粒小到一定程度時(例如本實驗中的糖果被敲碎後),呈現的顏色會隨著顆粒大小不同而不同。敲碎的糖果,各種波長的色光在表面反射的程度相當,使得進入眼中的各種顏色的光波差不多,相加的結果就形成了白色。
關於實驗
這個實驗的發想來自於台灣師範大學黃福坤教授的網站http://www.phy.ntnu.edu.tw/demolab/中「色彩繽紛的世界」,因為很容易實施,筆者將它納入餐桌物理學中的一個小實驗,也感謝黃教授的分享。
製作
朱慶琪
撰稿
朱慶琪